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涧道情是流传于民间的一支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以其酣畅豪放、雄浑高亢、旋律优美、曲调悠扬而备受人们青睐,并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3月,清涧县道情艺人杨树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涧道情市级传承人。 “三才挂板响连声,口口声声唱道情。祖祖辈辈往下传,洪武年间到如今。”这是传唱于民间、讲述清涧道情传承历史的一段唱词。清涧道情...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农历七月十五祭祖活动正在积极筹备中。 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当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后裔前来悼念祭奠先祖,表达对移民先祖的怀念之情。此间深厚的根祖文化,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据介绍,今年农历七月十五“寻根祭祖”整个程序将分为迎请神主、敬香通神、敬献供品、...
新华社太原4月14日专电(记者南婷)记者14日从“山西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将于5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绛州澄泥砚、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山西老陈醋等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以全天候现场制作的形式亮相其中。 据山西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窦明生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泰安市的泰山传说故事、宁阳斗蟋等十一个项目,经过认真挖掘整理,并经有关专家筛选申报,走在了冲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路上。 日前,泰安市申报的十一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市泰山研究院保护的民间文学《泰山传说故事》,宁阳县文化馆保护的民俗《宁阳斗蟋》和民间文学《大禹治水》,肥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的民俗《桃木雕刻》,新泰文化馆...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30日电:在目前确定的前两批共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本市只有8项,天津“三绝”榜上无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申报“门槛”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共计30项,加上此次65项名录,本市具备申请国家...
本月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深圳市保护中心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挂牌。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文体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向七位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传承人:陈汴生、杨泽晋、李郑林、陈海如、关树福、王贵金、郭玉龙颁发证书。 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走了3年,每当回想起申报过程,...
世界纺织品中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蚕桑丝绸织物已极为少见,香云纱是其中之一。9月1日,“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区”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正式挂牌,这意味着广东省正在积极加大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香云纱是一种用两广特产“薯莨”汁液和珠三角特有的河泥对原料进行染色制作而成的真丝绸面料,明...
最近,20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在北京接受了为期三天的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9月份即将开展的“国三批”申报工作。(基层文化部门通常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为“国三批”) 在颁布了共计1028项的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后,还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培训班,可以看出在中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非遗保护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基层到决策层,需要...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具有悠久制作“七夕贡案”历史的水乡望牛墩镇,目前正把“七夕”节中民间制作“七夕贡案”而形成的“乞巧”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朵民间艺术奇葩。 望牛墩是一个以“牛”为标志的岭南水乡城镇,对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日&m...
新华网拉萨8月4日电(记者拉巴次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雪顿节的市场化运作取得重大突破。这标志着西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因此,很多人把雪顿节誉为&ldqu...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在论坛上致辞 浙江曲艺传承保护论坛会场 兰溪滩簧《芦林相会》演出 2009年7月2日至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和浙江省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浙江曲艺传承保护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浙江省文化厅...
16日,记者步入西双版纳傣族园时,发现以展示傣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内,已经挂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的牌子,在西双版纳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个非遗项目中,有关傣民族文化的贝叶经、赞哈、象脚鼓、泼水节、傣锦纺织、召树屯与喃木诺那的故事和熳轮制陶等7个项目,全部集中在这里向游人亮相展示,傣族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傣族历史文化博物馆。 通过大规模培训比赛保护遗产 在景区位于曼春满村寨的...
百年前,常州的梳篦沿着京杭运河,走进上海、扬州寻常百姓家,走进清廷权贵的梳妆台,走向东南亚、西欧等国。百年老字号“老卜恒顺”的梳篦,被选送参加1915年巴拿马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分别夺得世博会银奖和金奖。 梳篦俗称木梳、篦箕,古常州梳子多以象牙、黄杨木、枣木等制作,再饰以雕刻等装饰。篦箕,是一种用竹丝编成的梳子,齿密而富有弹性,用于去除发垢等。常州篦箕经73道工序制作...
日前,在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内,一场鼓乐齐鸣、歌声美妙的“拉萨朗玛”表演,赢得了来自国内外客人的阵阵掌声。 就在几天前,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刚刚捧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朗玛”的牌匾。对该团演员来说,这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意味着艰巨的责任。 “朗玛”是藏民族一种传统表演方式...
从国家文化部传来喜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近日揭晓,黄山市共有5人成功入选并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该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到11人。 此次入选的5位艺人集中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类项目中,分别是:徽州三雕技艺传承人王金生,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寒,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水森。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